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未成年网红跳擦边舞 孩子不容这样玩坏

日期:2025年04月05日 09:45 来源:新京报评论 作者:佚名

▲未成年人擦边视频所隐含的风险不容小觑。图/相关平台截图

文 | 苏士仪

校服爆改“辣妹装”,女孩上装穿吊带,下装穿短裙或短裤,刻意做出眯眼、嘟嘴、吐舌等表情动作……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日,多个短视频和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疑似小学生、初中生的“网红”用户发布性感舞蹈、性感变装等视频内容,且收获了较高的流量。在一些视频中,年龄在10岁左右的小女孩穿着小短裙,不时做着眯眼、扭胯动作,视频评论区的不少言论也让人感到不适。

毋庸讳言,“未成年网红跳擦边舞”的现象应该引起各方的高度警惕。且不说这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误导孩子对现实世界形成错误的认知,单是相关评论区出现的不合适言论,也容易让孩子们成为网络暴力和性骚扰的对象。

而由于孩子们对隐私保护等层面的认知相对较少,一旦泄露相关个人、学校乃至家庭信息,还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面临人身安全威胁。

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样的现象背后所隐含的风险都不容小觑。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涉事平台和家长,都必须及时制止相关视频的制作与广泛传播,对于既有内容,要重新审视其合理性,并及时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社交平台。

社交媒体时代,未成年人保护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无论是此前出现的色情擦边“举牌”向未成年人群体蔓延现象,还是此番媒体报道的“未成年网红跳擦边舞”乱象,都是典型案例。当此之时,各方必须主动承担起责任,尤其是平台方面,不能为了追求流量和商业利益,对未成年人跳擦边舞等明显不妥的内容放宽审核标准。

事实上,之所以出现此类现象,除了未成年人自身认知不足、部分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引导层面出现缺失外,平台在日常监管和把关中出现缺位也是相当重要的原因。这从报道中就能得到印证。

相关报道称,在部分未成年人用户发布的性感舞蹈视频评论区,不少用户还@平台官方账号,要求平台多推荐同类视频内容。这些评论内容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评论区。

就此看,平台必须在未成年人保护上主动承担更多责任。一方面是要持续优化内容甄别和监管机制,尤其是要对算法运行逻辑加以完善,提高对软色情擦边内容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针对涉及未成年人的相关内容,要有更严格、更具针对性的把关和推荐机制。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要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发现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控告。因此,平台也需要在改进把关方式、优化算法推荐机制的同时,依法依规针对涉及未成年人的内容建立更为明确的检举渠道,以提升打击类似乱象的优先级和精准度。

说到底,“未成年网红跳擦边舞”这股歪风必须刹住。而对这种现象,平台责任更不能缺席,应该在加强与监管部门、家长等方面沟通的同时,进一步梳理自身运营逻辑,完善内容把关、推荐机制。如此,方能更好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确保网络环境更加清朗。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116947c55.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lantu |
标签:
评论: 未成年网红跳擦边舞 孩子不容这样玩坏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680) 热点(2649) 新闻(13292) 国际(5337) 娱乐(4687)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34) 音乐(2082) 民生(3812) 行业(348) 财经(1707) 股票(365)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4)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0)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1) 养生(105) 医学(365)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07)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0) 社会(9946) 观点(1026) 房产(1140) 汽车(298)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56) 展会(4) 数码(215) 足球(222) 体育(1078) 教育(1401) 高校(1669) 法制(2227) 军事(550) 游戏(260) 小说(865) 美女(19981)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7)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0) 历史(364) 人物(93)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