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4月2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前往该校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为破格晋升为教授的叶紫薇送上聘书。
据中国人民大学介绍,叶紫薇今年29岁,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入职人大不到3年。学校通过战略性人才职称评审学校提名制度这一超常规方式,坚持多项多轮严格的程序和标准,将其从助理教授破格晋升为教授。
在学术研究中,叶紫薇用交叉学科思维破解农业政策难题。她聚焦农业生物经济方向,尤其关注生物育种技术的经济、环境问题及相关政策研究,在玉米田里寻找经济学密码,将生物育种经济研究写进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取得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历史突破。目前,已在国际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作为任课老师,叶紫薇分别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计量经济学B》《环境价值评估》等课程,授课规模覆盖本硕博近200名学生,课程内容和授课风格得到好评。
作为2023级本科新生智农班的班主任,叶紫薇对班里十多名初入大学的学生给予了从学业到生活的关怀指导,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合唱比赛等活动。获评“2024年中国人民大学‘示范班集体’(先锋团支部)”。
“要实现学以致用的学术理想,中国人民大学能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遇。”叶紫薇认为,学校为政府决策提供咨政建议的重要角色及农经学科与国家农业政策制定的紧密联系,都与她的学术理想高度契合。她也表示,早在本科时自己就已树立成为教师的目标。博士毕业后,虽然学校考核有一定压力,但学校从制度层面等进行规划设计,有组织的科研机制、有温度的考核方式,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赛道。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开展人事人才评价体系改革,重视人才、渴求人才、激发人才,让青年人才在创造期、成长期,持续不断地得到更好的尊重、培养和发展。
此前,2023年8月,青年教师高昊宇在入职人大四年后破格晋升教授,成为该校新世纪以来学校自评的最年轻教授、首位“90后”教授。其他3位破格晋升教授人选分别为34周岁(2位)和35周岁,均系在各自学科脱颖而出、取得突出成果的优秀青年人才。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亚雄)